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桂林传统竹产业和AI“碰出火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2:19:00    

在许多人印象中,竹制品产业似乎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传统行当,但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AI竹材智能切割机、AI雪糕棒检测系统等新兴AI技术出现在了桂林竹材加工企业中。一场智能产业升级正在悄然发生,为桂林的竹产业注入新活力。

AI“把关”产品加工检验

走进桂林瑞竹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将一根根原竹送入一台AI竹材智能切割机,短短几十秒机器便将一根原竹剖成宽度统一的竹片,再由机械臂自动码放在推车里。

“以往剖竹都是靠工人用刀具操作,人工差异大、出材率低。”公司负责人阳小岳介绍,如今的AI竹材智能切割机能够通过工业摄像头对每根竹子的直径、厚度、弯曲度等进行智能识别,再根据算法判断最合适的剖切方式,比如6片、8片或10片等,自动区分不同厚薄的竹片,由机械臂自动分类堆放,方便用来制作不同的产品。

阳小岳介绍,这台机器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操作员只需在控制台设定参数并实时监控数据。现场监控屏上滚动着竹材识别参数:直径、厚度、剖片数等等,一根毛竹在短短几十秒内就完成了“身份识别”与“精准处理”,AI竹材智能切割机不仅大幅提升效率,还减少了材料浪费,提高了每根竹子的利用率。

而在产品检验环节,AI技术的优势更为显著。记者在工厂另一端看到,AI雪糕棒检测系统正在高速运作中,原本需要质检员用肉眼挑选的工序,如今全部交由AI完成。

“以前质检都是人工去做,人工容易疲劳且易受到个人状态影响,现在运用了AI技术以后,通过不断的运算和不断的升级,通过检测的产品都是能达标的。”阳小岳说,现在这套系统通过高清工业摄像头360度无死角扫描每根雪糕棒,智能算法可识别黑点、毛刺、变形、斑痕等缺陷,并自动将不合格产品剔除。

记者看到,一根根表面光洁、尺寸合规的雪糕棒顺着AI雪糕棒检测系统的轨道快速滑入分拣箱,整个过程安静高效率。正在给雪糕棒包装的工人告诉记者,有了这台设备以后她的工作量减少了,不需要再用肉眼挑选不合格产品,只需要将机器筛选后的雪糕棒打包即可。

AI雪糕棒检测系统。

助力竹产业智能化升级

据了解,桂林瑞竹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不同于多数只聚焦某一工序的传统竹制品企业,瑞竹公司率先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生产模式”,逐步探索AI技术在更多环节中的应用。

在剖竹与质检环节实现AI智能化的基础上,瑞竹公司还构建了炭化系统与热能回收系统,剖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料被统一粉碎制成环保竹炭,而炭化过程所释放的高温气体通过热能回收系统转化为竹材烘干的热源,实现了能源循环。“每年光节省的燃料费用就达200万元。”阳小岳表示,新型绿色工艺让整个生产链条更加节能、环保、高效。

尽管目前AI技术尚未全面渗透进公司管理体系,但阳小岳表示,他们正积极向浙江、福建等地的先进企业学习,特别是在竹林管理,AI设备和工艺流程方面上,“每年我们都会外出学习交流,像福建、浙江那边有企业已经在许多生产加工流程上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我们也在计划逐步引入。”

目前,瑞竹公司年加工毛竹超3万吨,年产值突破千万元,解决本地就业50余人,其中多数为移民搬迁群众,得益于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在生产效率、质量把控与成本控制上取得了实质性提升。

“过去靠师傅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AI技术引进提升的不只是生产速度,更是整个产业的标准化水平。”阳小岳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AI在更多生产工序中的应用。

AI竹材智能切割系统。

重新定义生产逻辑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阳小岳表示,他们目前正尝试以竹粉为原料,研发一系列可降解的环保制品,如一次性包装盒、餐具等。

阳小岳表示,要做好这些产品并不容易,技术瓶颈首先出现在原料处理环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型磨粉机多为针对矿石等粗硬材料设计,应用于竹材时存在磨粉效率不高、颗粒不够细腻、纤维处理不充分等问题。

“竹材质地特殊纤维比较长,现有的磨粉机要么磨出来太粗用不了,要么卡机烧机效率较低,我们正在跟相关的企业合作研发新型磨粉机。”阳小岳表示,未来这类设备一旦成熟,也有望嵌入AI控制模块,根据不同原料状态智能调节参数,实现自动化、精细化的加工效果。

“竹子是绿色资源,AI是新兴技术。”阳小岳说,“传统产业要转型,靠的不是一味模仿,而是用新技术重新定义生产逻辑,希望能以此推动我们整个桂林乃至广西的竹产业发展。”

灵川县三街镇党委书记蒋光敏表示,政府目前也在引导村民采用竹林轮耕管理模式提高竹材质量,鼓励企业引入新兴技术,开发医疗耗材,竹工艺品,竹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来源: 桂林晚报

相关文章:

加沙商贩亲历以军空袭:炸弹突然从天而降05-09

桂林传统竹产业和AI“碰出火花”05-09

天长构建城市安全“智能中枢”05-09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05-09

“全红婵拟保送”上热搜!院长苏炳添回应......05-07

稳健经营步调,技术降本与创新驱动通威股份破局突围05-06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他们奋斗的身影熠熠生辉05-05

让青春在云端绽放——走近参建世界第一高桥的年轻人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