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Manus 因依赖海外大模型与 GPU 芯片、受国际管制压力而退出中国市场,行业猛然惊醒:AI智能体工具的 “供应链安全” 远比功能花哨更重要;而 7月21日即将开始内测的Fabarta 以 “100% 代码自研” 为宣传亮点,让市场看到了又一例国内AI智能体自主可控的突围实践。
之所以说是“又一例”,是因为在Fabarta面市之前,今年5月诞生于深圳的中国首个L4级的端到端多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 ,不仅延续 “自研” 基因,更以全栈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构建起从底层芯片适配到应用场景落地的完整安全屏障,重新定义AI智能体行业的 “自主标准”。
从代码到架构,全链路自研筑牢技术根基
相较于 Fabarta 聚焦代码自研的单点突破,MasterAgent 的自主可控贯穿技术全链条。其核心大模型完全基于全国产化工具链训练,摆脱对 GPT、Claude 等海外大模型的依赖,在金融合规审查、医疗隐私数据处理等敏感场景实现 “纯国产底座运行”。
MasterAgent的智能体生成引擎 Master Builder 采用原创动态生成算法,将专业智能体部署从传统的周级周期压缩至分钟级,这一突破源于团队对智能体生成逻辑的重构 —— 摒弃行业通用的 “代码蓝图” 模式,用自然语言指令直接映射任务图谱,且整套算法无一行海外开源代码依赖。
更关键的是其 Agent Group 协作架构,基于改进的 PBFT 协议实现智能体集群去中心化协同,彻底规避对海外通信框架的技术依赖。正如MasterAgent的核心研发团队所言:“从合肥技术打磨到深圳产业化,我们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算法模块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应对国际技术波动的底气。” 这种全链路自研能力,让 MasterAgent 在 2025 年成为深圳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成为国企、龙头企业智能化转型的 “放心之选”。
国产化底座,守护数据安全 “最后一公里”
在数据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MasterAgent 的国产化技术栈为敏感行业筑起 “零风险” 防线。
金融领域,某头部券商通过MasterAgent实现了投研全流程智能化:数据抓取、风险评估、合规审查等环节均在本地服务器闭环运行,避免跨境数据传输风险,较传统模式节省集成成本 60%;医疗场景中,三甲医院借助其打通影像识别与电子病历系统,患者数据全程不脱离院内服务器,每例诊疗节省至少20 分钟的同时,严格符合《数据安全法》要求。
对于对供应链安全高度敏感的政务与国企单位,MasterAgent 的 “云 - 边 - 端” 一体化架构更具适配性。某省级政务平台引入后,企业注册审批的智能体集群完全部署在政务云内,材料核验、风险筛查等数据不落地第三方,在审批效率提升70% 的同时,彻底消除外部技术依赖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种 “数据不出境、技术不外包” 的特性,让其成为关键行业智能化转型的 “安全首选”。
自主进化,掌握技术迭代主动权
自主可控的终极价值,在于掌握技术迭代的主动权。MasterAgent 内置自主进化机制,每周自动更新知识库与技能模型,其进化路径完全由本土团队掌控:通过元学习技术将金融风控的校验逻辑迁移至医疗方案审核,实现跨领域知识复用;基于国内企业业务场景数据优化调度算法,让智能体集群在国产化芯片上的运行效率提升30%。
这种 “以我为主” 的进化模式,避免了海外技术卡脖子导致的迭代停滞。针对中小企业算力有限的特点,团队优化资源调度框架,使其能在普通国产服务器上流畅运行;为满足大型企业定制化需求,预留人工介入接口,支持根据业务调整智能体参数。某中小券商使用后坦言:“过去怕买了海外工具用不久,现在 MasterAgent 的迭代节奏跟着我们的业务走,踏实。”
从 Manus 退出中国市场暴露的 “卡脖子” 风险,到 Fabarta 代码自研的初步探索,AI智能体行业正在经历 “安全觉醒”。作为全球首个L4级多智能体生成与协作平台,MasterAgent 以全栈自主可控的技术底气,不仅解决了 “用得上” 的问题,更实现了 “用得稳、用得安” 的突破。当 AI 成为千行百业的基础设施,这种扎根本土的自主创新,也许正是中国智能体产业领跑全球的核心密码。
相关文章:
自主可控铸壁垒:MasterAgent 定义智能体安全新标杆07-21
“网文”出海热!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07-21
全国首个!深圳出台这个服务标准07-17
全新零跑C11车型搭载第三代自研AR-HUD,今晚上市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