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奇葩”的众泰汽车:一年生产0辆车、卖出14辆、亏损10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8:36:00    

文 | 太平洋科技

一年生产0辆车,卖出14辆,净亏损10亿元。

这不是哪家无名造车新势力,而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众泰汽车。

4月28日,众泰汽车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整体完成销售收入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0亿元,同比增亏6.82%。根据财报,最近三年,众泰汽车累计亏损近30亿元。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众泰汽车曾因为旗下车型与保时捷过于相似而全民皆知,并销量大涨,但随后几年又快速没落,消失在市场。

而2024年的财报则显示了众泰汽车“荒诞”的另一面。在财报中众泰汽车明确表示,2024年生产新车为0,靠着库存一整年卖了14辆车,最终录得10亿元的净亏损。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众泰汽车早已淡出大众视野,但如此令人咋舌的业绩,恐怕还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了。

某种层面来说,众泰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个异类——既不像奇瑞、吉利等民营车企成功转型,也没有如威马、爱驰等新势力一样倒闭关门。这样一家企业,究竟何以生存至今?

从五金厂到“保时泰”的逆袭

相比当下略显“抽象”的经营状况,早年间众泰的发家史堪称中国民营车企的缩影。

1994年,铁牛集团创始人应建仁在浙江永康创立长城五金机械厂,从摩托车配件起步,逐步涉足汽车零部件领域。2003年,众泰汽车正式成立,初期通过收购台湾丰田特锐生产线,推出首款车型“众泰2008”,借壳成都新大地汽车实现上市销售。

这一阶段的众泰深谙“拿来主义”,2007年收购江南汽车获得生产资质,推出“江南奥拓”;2010年引入菲亚特178平台开发“朗系列”车型。2013年,众泰T600上市首月订单破万,以10万元价格对标20万元级合资SUV,年销量突破16.6万辆,增速达23.8%。

2016年,中国SUV市场爆发,众泰迎来高光时刻,全年销量33.3万辆,挺进自主品牌前十,其中T600单月销量破万,众泰SR9凭借“保时捷卡宴平替”标签成为现象级产品。同年,铁牛集团以116亿元借壳金马股份上市,众泰汽车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

此时的众泰已形成“模仿+低价”的商业模式,T700模仿奥迪Q7,SR9对标保时捷Macan,甚至连车标都与大众、保时捷高度相似。这种策略在三四线市场迅速打开局面,但也埋下了品牌危机的种子。

2018年,众泰迎来转折点。T700爆发“方向盘门”事件,车主投诉方向盘突然抱死,引发大规模维权。随后,T600被曝发动机渗油、变速箱顿挫,SR9因装配工艺粗糙沦为“二手车跳水王”。2019年,众泰销量暴跌至15.3万辆,同比下滑40.1%,亏损111亿元。

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研发投入不足。2016-2018年,众泰研发费用占比不足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5%。其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外购,发动机来自沈阳航天、三菱,变速箱采购自上汽集团,缺乏自主技术积累。

2010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大批车企纷纷进入这一市场,众泰随之也将目光转向新能源领域。2015年,众泰先后推出云100、E200等纯电车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约10%。但这种繁荣严重依赖政策补贴,例如,云100售价5万元,其中3.5万元来自补贴,实际成本远超售价。

2019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后,众泰新能源车型无论是产品力还是价格,都被同行快速甩开,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例如,2018年上市的众泰T300EV续航冬季缩水至80公里,电池3年衰减30%,最终被市场淘汰。从2018年10月开始,众泰汽车便停产一年多。更致命的是,众泰拖欠数十家供应商款项,例如拖欠电池供应商比克电池6000万元,最终导致供应链断裂。

几番转型,无济于事

2022年10月,众泰宣布复产T300车型,计划年销1万辆。但实际进展惨淡,2023年销量111辆,2024年进一步降至14辆。

原因也不难理解,2022年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崛起,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而众泰 T300复产车型却沿用几年前的老款设计,无论是产品还是价格都缺乏市场竞争力。

更令人费解的是,众泰将T300出口至中东市场,单价仅6.92万元,远低于国内成本。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策略,暴露出众泰对海外市场的误判。

2023年,众泰推出江南U2,定位小型纯电动车,售价3.99万元起,试图复制五菱宏光MINIEV的成功。但这款车被质疑抄袭本田e:NS1,且续航仅200公里,上市后月销量仍不足百辆。

研发投入的匮乏更加剧了众泰的转型困境。2024年,众泰研发费用仅570万元,较2023年下降86.97%,研发人员从161人锐减至81人。曾经被外界调侃的“皮尺部”,如今连模仿的能力都已丧失。

除了产品转型,众泰高管层也在调整。2023年6月,众泰董事长黄继宏辞职,江苏深商系高管樊成伟接任。但新管理层未能扭转颓势,2024年,副总裁王磊、财务总监喻黎黎等6名高管相继离职。

众泰“启示录”

在销量下滑的这几年,虽然众泰推出的新车型都一言难尽,但资本运作却从未停止。

2017年,众泰控股股东铁牛集团以1.1亿元拍得工业用地,5个月后以2.68亿元转卖给上市公司,增值率达136.79%。2018年,公司合并商誉高达65.51亿元,占收购价的56.5%,埋下减值隐患。

2020年,众泰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重整,负债超200亿元,银行账户余额不足500万元。2021年,江苏深商以20亿元接盘,成为重整投资人,但承诺的60亿元定增计划最终流产。

从2021年到2024年,众泰汽车曾出现多次股价大涨又大跌的走势,仅2021年股价就大涨近800%,并且时不时传出令市场震动的传闻。

例如,2022年3月,一张盖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公章的文件截图在网上流传,文件内容显示,特斯拉正在走收购众泰汽车的流程和手续。随后,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辟谣称,这是“赤 裸 裸的假消息”。

2023年4月,市场又有传言称小米将与众泰汽车合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主攻新能源汽车,传闻甚至列出了双方的出资比例、所占股份,新公司名称等。不过,最后证明这又是一条假消息。

当年8月,众泰汽车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公司未收到有和顺为资本有任何形式上合作的消息,也未收到与特拉斯合作的消息。

从曾经的“保时泰”到如今的“保时债”,众泰汽车的20年沉浮,是中国民营车企野蛮生长的缩影。

它用0产量、14辆销量、10亿亏损的数据,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今天,没有核心技术、缺乏用户思维、沉迷资本游戏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

相关文章:

2025五一档新片票房破8000万元04-30

“奇葩”的众泰汽车:一年生产0辆车、卖出14辆、亏损10亿04-30

公司热点|超8亿元资金被占用未披露,海德股份及其董事长遭监管警示04-30

成都华微发布2024年报:硬核科技铸就国产芯片新标杆04-30

厦门发放500万元工会消费券 连续6天全城满减!04-30

一季度谷子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国产IP谷子反超日谷04-30

测绘股份:使用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04-29

格力电器去年净利润超300亿!董明珠薪酬1437.2万元,可分红2亿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