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招治好你的精神内耗!精神科专家提醒,课题分离≠情感隔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03:00    

晚上八点的办公室,小美第3次用“下次一定”打发走聚餐邀约后,胃里翻腾的不仅是没吃的晚饭,还有社交焦虑。此刻她的电脑屏保比午夜凶铃还刺眼——同事群里的@再也没亮过。这个场景像极了我们常玩的"心理叠叠乐":总把"别人会不会讨厌我"的积木往自己塔尖垒,却忘了这些积木本属于别人。

张副主任的眼镜都快擦出火星了:"我天天最早打卡最晚锁门,领导怎么还不提拔我?"这位35岁的"职场永动机"陷入典型认知车祸——把领导专属的"提拔选择题"抢答成了自己的必答题。就像非要替交警开罚单,结果自己先被焦虑追了尾。

王女士的胃痛比初三儿子的月考还准时。每当试卷发下,她的大脑就开始播放灾难片:“考砸=人生完蛋”。这种"代考型家长"仿佛给孩子套上隐形防弹衣,结果自己先被压力流弹击中。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周旭辉博士介绍,以上病症统称“人生追尾综合征”:总把别人的方向盘当自己的,结果在“精神马路”上连环撞车。要治这病,得学会心理学界的"甩锅大法"——课题分离。

周旭辉博士介绍了有关课题分离的三步通关秘籍:

第一招:责任GPS定位术

每天用三色便利贴记录烦心事:

红贴:我的方向盘(如准时完成工作)

蓝贴:别人的导航仪(如领导是否满意)

绿贴:公共道路(如团队协作)

坚持一周,你会发现自己背了多少"心理快递"!

第二招:拒绝防撞气囊

试试"三明治拒绝法":

上层:真诚肯定("你们选的餐厅超棒!")

夹心:明确界限("今天实在赶项目进度")

底层:未来期待("下次团建我提前清空日程!")

记住:真正的友谊经得起适度的"已读不回"

第三招:情感收费站法则

该收的费:必要的关心坚决给予支持

不该收的费:拒绝为他人做他们的人生选择题

就像高速公路救援——可以帮忙换轮胎,但不能替别人开车到终点

特别注意:课题分离≠情感隔离。它更像是给亲密关系装上车道保持系统——保持安全距离,又不失温暖同行。毕竟好的关系应该是“双车道”,不是单行道,更不是交叉抢道。

通讯员周旭辉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相关文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湖南这些集体、个人入选04-30

怎么才能买到真沉香?选对人比选货更重要,千万别小看信息差04-29

今晚,长沙这些地方将停水04-28

72岁大爷斑块消失,他把血管变“干净”的三个方法,值得我们细读04-28

创意视频|摇叮阔摇到了江背04-27

从张兴海的用户C位思维,看到问界豪华新范式04-26

特朗普又提“第51个州”,加拿大总理回应04-25

美女地铁里一把夺过对方手机!定睛一看,居然是她?!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