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王一理 摄影报道
7月25日下午2:30,第十六届“读者大会”在山城重庆开幕。大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邀请陈晋、李敬泽、阿来、刘石、张者、祝勇、赵冬梅、杨雨、黎海超、刘楚昕、李潘、赵健等重量级嘉宾,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阅读盛宴。刚刚获得漓江文学奖的青年作家刘楚昕与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以对谈的方式,和主持人李潘关于阅读这件事进行了一番畅聊。

李敬泽刘楚昕对谈
AI时代,你还看书吗?
因在漓江文学奖上令人动容的发言,刘楚昕成为令人瞩目的作家,谈到新作《泥潭》出版后的感受,他形容:“一如既往地焦虑。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人品,我的科研能力,我的写作水平都比较普通,算是把我捧到了这个地方。”
现在是AI时代,大家都刷短视频,谁还看书?面对李潘的提问,李敬泽和刘楚昕都承认自己业余时间也要刷短视频。李敬泽说:“至于每天刷多长时间,我倒没掐着点。但凡是不掐点的事,一定没时间就没少花。”
李敬泽透露自己每天还是读书,也用人工智能,“但是我跟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个提问者,我要向它提问。如果我是一个什么书也没读过的人,我怎么知道向它问什么问题?所以一定是我的知识需求,使得我产生了一个求知的方向。而且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特别好,特别给情绪价值。它每次回答之前总是先夸我。”
刘楚昕说自己一般会向人工智能提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我之前备一门康德的课,但是我对康德不是很了解,借助人工智能做了一些参考,我觉得它总结归纳还是挺好的。”
读书和刷短视频有何不同?
刘楚昕毫不讳言,自己平时也刷短视频,而且时间还挺长的。李潘很疑惑:“不影响你读书吗?”他表示可以通过刷短视频搜集挺多素材,因为有些东西在书里或者在学校里根本就看不到。“之前我刷了一个短视频挺感人的,一个年轻人和他父亲得重病了,他们临终之前录了一个视频,如果是以前,作家很难接触到这些场面,但是他把这个视频上传之后,我一看超级真实特别感人,说不定可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
通过短视频来搜集写作素材,但并不代表就不看书了。“因为书本可以说更深刻一些,书本那种文字那种体验跟这种真实的视频还是不一样的。读书还是建构我们最基础的认知的至今为止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
关于书本的选择判断,刘楚昕有一个准则:“比如说一本书值得我花一年去读,我就会选这本书。如果一本书我花一天时间就看看完的话,我觉得这本书就没有什么任何价值。”
关于选书的方式,李敬泽说自己实在不能提出什么新的更好的办法,“说实在的,如果想轻松,还是刷视频的吧。每当读到一本书的时候,是我最后克服和抵达难度的过程。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躺着多舒服,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健身房?我觉得我们还是最好把读书当成一种有难度的精神操练。”
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
李潘觉得很多人觉得要上班,很累的,真的是很难抽出时间来读书,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李敬泽建议:“读书没必要当KPI。不要紧张,有些书你读得下去就行,读不下去,或者是你忙,放下就是了。我桌子上有两摞全是我读一半或者是读了30页没有读下去的书,但是我也没什么歉疚感,我觉得它们也可以提醒我,我也经常从中拿出一本来接着往下读。所以我觉得我们读书真的不要搞出一个很卷的逻辑来,放松一点。”

不要给自己定制读书KPI
刘楚昕借用这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句话,他说:“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你只要想读书的话,你总会找到办法的。就好像我高中的时候读《罪与罚》一样,我每天6:30就得去上课了,晚上10:30才下课,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可能只有吃饭的40分钟时间。但我每天40分钟,一个学期把它读完了。只要你想读的话,总是会有办法。”
相关文章:
AI教育不能简单视为信息化教育2.0 未来可能要培养“最会驾驭AI的学生”07-24
新华每日电讯7月20日刊发文章:AI赋能千行百业 创新潮涌八桂大地07-22
写高考作文《我的母亲》的大爷爆火,其儿子希望热度尽快退去:很多人给父亲拍视频,但他只想过平静的生活07-14
“张先生(原公务员)”被封禁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