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站内“四代同堂”的果蝇、三维立体生长的干细胞、在太空发育的小鼠早期胚胎……4月30日,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接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举行。本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个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

2024年11月,中国空间站第一次迎来了果蝇入住。“很有趣,这些果蝇刚到‘新家’时,明显不适应微重力环境,出现了乱撞、弹射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变得更愿意趴伏在管壁上,这些都是新出现的行为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岩团队对这批果蝇进行了连续40天的在轨观测,并观察到了它们在轨繁育后代的过程。
果蝇在空间站先后繁育了3代,航天员对每一代个体都进行了收集、固定,并将它们带回地球。后续,李岩团队将对这些样本进行形态学、组织器官变化、基因测序等研究。
“在复杂太空环境下,生命体能否生存、繁衍,大脑对亚磁场、微重力环境如何响应,我们希望通过后续的研究给出答案。”李岩表示,本次研究成功建立了果蝇的在轨培育研究平台,在未来一两年内,空间站还有望下行活体果蝇,从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在空间站,还有一批干细胞在水凝胶中悬浮生长,更好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繁殖的状态。“这次最让我兴奋的是,部分返回的干细胞样品还处在休眠状态,希望它们在回到实验室后能顺利复苏,恢复活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雷晓华满怀期待,郑重地接过样品包。
干细胞具备无限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这次,通过我们的实验装置,干细胞在空间站顺利完成了三维立体生长,形成了球状结构。”通过回传的视频,雷晓华已经观察到在轨干细胞样品与地面实验样品显著的外观差异。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科研团队还将对它们进行分子层面的进一步分析。
考虑到生物活性要求,空间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完成了交接。此外,神舟十九号飞船还下行了4大类、22种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样品,它们将在几天后跟随飞船返回舱抵京。
“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能帮助科学家研究重力对材料生长的影响规律,从而指导地面材料的制备,以获取更高性能的材料。”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空间材料领域主任设计师马萍介绍,本次神十九飞船返回的材料样品包括合金、晶体等多种类型,这些“太空材料”未来有望应用于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纳米电子器件、深紫外光刻机检测光源等关键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此外,月壤加固材料、柔性太阳翼结构材料、高性能长寿命润滑材料等样品,还完成了舱外暴露实验。“围绕这些材料的研究,将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人类太空活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马萍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相关文章:
果蝇、干细胞……神舟十九号带回的空间生命样品完成交接05-01
阜阳科技创新成果精彩亮相04-29
超级干细胞有助改善生育治疗04-28
实验数据图像传回!神二十“乘客”涡虫、斑马鱼、链霉菌状态良好04-25
解密“空中花园”,北京东六环的华丽转身04-15
能随意塑形的流体电池问世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