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后,经常有老年人拿着报告单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检查发现我的肝脏和肾脏里都长了囊肿,这要不要紧?需要治疗吗?”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肝囊肿和肾囊肿的真面目。

囊肿是“水泡”还是“炸弹”?
先看性质再谈处理
肝囊肿和肾囊肿本质上是器官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小水泡”,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它们就像皮肤上的痣,可能伴随人一生而不引起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60岁以上人群中,单纯性肝囊肿检出率可达30%~50%,肾囊肿检出率超过40%,但其中仅有约5%需要临床干预。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72岁的王阿姨在体检中查出了直径3厘米的肝囊肿和直径2.8厘米的肾囊肿,无任何不适。按照医生建议,她每年做一次超声检查,3年间囊肿大小稳定,没有再做特殊治疗。这说明对于体积小、无症状的囊肿,定期监测即可,无需恐慌。
何时要警惕?
出现四个信号应引起重视
大多数囊肿“安分守己”,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人们应及时就医。
一是体积快速增大。若肝肾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就要接受进一步检查。例如,肾盂旁囊肿可能阻塞尿路,引发腰痛、血尿;肝囊肿压迫胃部可导致餐后饱胀感。
二是出现并发症。囊肿内部出血会引发腹痛;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囊壁增厚;在极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恶变(如肝囊腺癌)。
三是多囊肾/肝需警惕。若囊肿呈弥漫性分布(如多囊肾),可能伴随肾功能进行性下降,需由泌尿外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四是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若合并肾囊肿,感染风险增加,需更密切随访。

日常注意什么?
教您三招降低风险
在饮食方面,清淡护脏,戒酒为先。
肝脏和肾脏是代谢“主力军”,囊肿患者需避免加重它们的负担。建议减少高盐、高脂食物(如腌菜、油炸食品),防止血压升高或血管增生刺激囊肿。
肝囊肿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炎症甚至促进囊肿恶变。平时可多吃深色蔬菜、水果及鱼、豆类,帮助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力。
在运动方面,避免外伤,护好“脆弱点”。
囊肿如器官表面的“小水泡”,剧烈动作可能导致破裂出血。患者可选择散步等温和方式运动。
日常弯腰搬重物需先蹲下,避免腹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轻压腹部,减少震荡。
若囊肿位置靠近体表(如肝边缘、肾下极),更需注意防护,定期通过超声检查进行随访。
在疾病管理方面,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延缓进展。
高血压、糖尿病是囊肿的“加速器”。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肾损伤。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糖,防止高血糖刺激囊肿血管增生。慢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合理用药。
总之,囊肿不可怕,忽视才危险。老年人不仅要学会与囊肿“和平共处”,还要掌握囊肿变化的危险信号,守护自己的健康。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春晓院区 仇聪 张天风
策划:郑颖璠
编辑:王千惠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相关文章:
查出囊肿先别慌,超出这个尺寸才危险08-28
三甲医院专家自述:“天天治脑梗,最后我也得了脑梗!08-24
蚊子已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国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组专家解答→08-19
长乐大力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 减轻群众负担07-28
90后女歌手脑血管破裂去世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