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新义
随着农历七夕的临近,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浪漫爱情传说的传统节日,在河南省尉氏县,被一群心灵手巧的绣娘以独特的方式演绎得格外动人。她们用丝线为笔,以绣布为纸,将非遗汴绣技艺融入节日的浪漫氛围中,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彩。

8月27日上午,在尉氏县文萃厂汴绣工作室,10多名绣娘们正专注地穿梭于丝线与绣布之间,手中的绣针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图案便现出雏形。这些绣娘中,有技艺娴熟的老手艺人,也有刚刚接触刺绣不久的年轻姑娘。她们齐聚一堂,只为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刺绣传递爱与美好。
“我们尉氏汴绣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针法细腻、色彩丰富,题材广泛,涵盖了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等各个方面。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绣娘的心血,蕴含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近几年来,我们围绕七夕主题精心创作,将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爱情的玫瑰、喜鹊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刺绣作品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浪漫。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尉氏文萃汴绣厂负责人周会娟说。




周会娟从事汴绣近20余年,以针为笔,以线替墨,不仅传承汴绣技艺,还带动乡邻致富。她的工坊现有绣工20余人,形成了从设计、绘图、制版、绣制、装裱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还在尉氏县各乡镇设立培训点,培养了2000多名绣娘。这种模式让古老的汴绣技艺在乡村落地生根,也辐射带动了周边的留守妇女就业,让她们真正实现了“绣着花、带着娃、留在家、陪爸妈”的理想生活。
8月10日,尉氏县门楼任乡织女手工汴绣、钩织技艺大赛上,50多名乡村妇女放下锄头,拿起绣花针、钩针,展开激烈角逐,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才艺。
近几年来,尉氏汴绣手艺人除创作精美的刺绣作品,她们还走进学校、社区,开设刺绣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许多年轻人在了解刺绣后,被其魅力所吸引,纷纷加入传承的队伍中。她们的刺绣作品线上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了全国各地,更在当地的文化展览、手工艺品集市上,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
相关文章:
七夕|尉氏绣娘巧手传承浪漫非遗08-28
福韵古琴奏响社区文化新声08-13
包头白云非遗展演惊艳亮相07-25
涉黄与侵权内容,快手还要“双重标准”与“包庇”多久?07-22
【重走西北角】延安剪纸艺人李福爱守正创新 巧手剪出美好新生活07-10
仪陇籍画家漫画作品入选省级漫画展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