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城·光影里的江苏丨探秘《大明王朝1566》同款“皇家工厂”,寻迹江南丝织前世今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1:36:00    

一到暑假,经典老剧便迎来新一轮观看热潮,而作为国产剧中的高分经典,《大明王朝 1566》更是再度引发热议。剧中跌宕的权谋博弈令人拍案,暗流汹涌的织造局风云贯穿始终,勾起了人们对江南织造文化的好奇,这里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南京与苏州的织造遗迹,探寻江南丝织的前世今生。

古代皇家和官府的服饰,不仅是一种着装,更是权力的象征,其生产管理有严密体系。周朝便有专司机构,南宋后丝织业随政治中心南移汇聚江南。明朝在南京与北京设立内、外织染局,在苏、杭设立地方织染局。清朝沿用明朝制度,设江宁、苏州、杭州 “江南三织造”,承揽皇室丝绸精品,堪称“御用高定工作室”、“皇家服装厂”。江南织造秉承高标准高要求,织品以工艺繁复、纹案华美闻名天下。

(剧中多次提到南京、苏州织造)

(剧中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向外国商人介绍精美丝绸)

南京的丝织业发展悠久,官办织造可追溯到东吴政权所设的“织室”。到了明代,朝廷在南京设立了内织染局、供应机房和神帛堂,官营织造分布广、机构多、规模大,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里时常提到的南京织造坊。清代在南京设立了江宁织局,南京的丝织业规模和丝织技艺达到了鼎盛阶段,当时有“秣陵之民善织”的评价。

(俯瞰江宁织造博物馆)

探寻南京的织造文化,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必访之地。博物馆由建筑大师吴良镛设计,建于清代江宁织造署旧址之上,融现代建筑与传统庭院于一体,飞檐曲廊再现江南园林意境。

(馆内明红地云纹十二章纹衮服-复制件)

江宁织造是清代三大官办织造局之一,也是《大明王朝1566》剧中南京织造的延续发展,它专供宫廷云锦、龙袍及官用缎匹。康熙六次南巡五次驻跸于此,使其兼具行宫威严。馆内陈列唐至清织造珍品,云锦龙袍、金缎匹料都在诉说着皇家奢华,让人领略到登峰造极的丝织工艺。

(《红楼梦》元妃省亲场景复原)

红楼元素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金陵是曹雪芹出生地,其曾祖曹玺至父曹頫三代四人掌管江宁织造近60年,家族兴衰正是《红楼梦》蓝本。进入“红楼梦曲” 展区,可以细细品味原著解读与复原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金陵望族,亲历故事中的悲欢离合。

(南京云锦博物馆外观)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对巧夺天工的南京云锦技艺的赞叹。云锦起源于东晋,盛于明清,以用料考究、色泽绚丽冠绝天下,堪称 “锦中之冠”。鼎盛时期,南京城内三万台织机昼夜运转,织就无数皇家珍品。

(云锦织造场景)

古时的云锦为皇家御用,“织金带银” 是其标志性特色,分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类,尤以 “妆花” 最显精妙,色彩华美,至今仍需用传统的手工织造。云锦用大花楼提花木织机织造,需要两名织工配合完成,一日仅能织出五六厘米,复杂纹样甚至耗时数年,故有 “寸锦寸金” 之说。2006年,这种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

(剧中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有所区别)

(云锦博物馆的官补展示)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体现封建等级秩序的,当属文武百官的官服。在《大明王朝1566》中,可以看到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颜色和纹样有所区别,他们胸前那块看似像“补丁”的装饰,称为“官补”明清的精美官补,多出自南京的云锦工艺。南京云锦博物馆特意设有专区介绍官补文化,文官补子以飞禽为纹,取其文职清贵之意;武将补子以猛兽为饰,彰显武职威严之风,一针一线间,尽显封建礼制的森严与丝织技艺的精妙。

(秦淮河)

南京城内,秦淮河蜿蜒十里,旧时大量织坊、染坊分布两岸。云锦的图案饱满丰盈、色彩绚烂,背后也藏着秦淮河的默默滋养。

(云锦丝线)

古时染色依赖天然材料,秦淮河水质清澈,不仅适合漂洗,更能为丝织物增添独特光泽,尤其红、蓝绿、紫等深色系,经其漂洗后色泽鲜亮大气。用这河水漂过的丝线,织出的“玄缎”“天青缎”,色泽沉稳又灵动,成为云锦中的珍品。如今人们用现代技术揭开奥秘,是河水中的单宁酸等特殊物质让染料更服帖、光泽更持久。秦淮河算是云锦织造的“隐形功臣”,它让云锦的色彩经历千百年依旧鲜活。

(南京白局老唱本)

云锦巧夺天工、灿若云霞,但织锦过程却是烦琐、辛苦。明末,秦淮织工为解乏,随兴哼唱奇闻小调,后经明清两代织锦工人口耳相传、打磨润色,这种小曲逐渐演变成南京独有的民间曲种。每逢喜事或节庆,爱唱曲的织工们便搭起简易戏台,自编自演一番。因这种表演只为助兴,演唱者“受请不受物”,因而得名“白局”。

(南京白局表演现场)

这项源于织锦文化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成为南京市井文化里一抹鲜活的记忆。如今,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老茶馆等地定期上演白局,观众可近距离感受地道金陵市井味儿。

苏州,素有 “丝绸之府”“蚕桑之乡” 美誉,唐宋起便是全国丝织中心。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清顺治三年,建苏州织造局,康熙十三年改为织造衙门,也称织造府或织造署。在漫长的历史里,丝织不仅是苏州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这座江南水乡值得骄傲的文化名片。

(苏州织造署旧址外观)

在苏州姑苏区带城桥下塘的苏州市第十中学内,藏着一处神秘的“国保”——苏州织造署旧址。作为“江南三织造”中现存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它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头门、仪门二进及西侧多祉轩等建筑遗存。

(清代织造署遗迹-多祉轩)

这座织造署不仅景致清幽、古迹遍布,更因康熙、乾隆南巡时均在此驻跸而添了几分皇家气韵。值得一提的是,清康熙南巡期间,苏州织造署的官员们还有项特殊差事——奉旨安排昆曲演出。据《圣祖五幸江南恭录》记载,仅康熙第五次南巡,这里的演戏记录就达二十八次之多。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

(剧中,昆曲班在织造局献唱)

《大明王朝1566》中,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堪称“营销高手”,不光凭舌灿莲花的话术打动对方,还会营造售卖氛围,他特意从苏州请来昆曲班现场献唱,让客商在丝竹婉转中细品绫罗锦缎。这场景,也映照出,织造局与戏曲之间,本就缠绕着一段奇妙难解的缘分。

(苏州丝绸博物馆外观)

若想系统梳理苏州丝织千年脉络,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最佳窗口。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织物到明清时期的宫廷贡品,在丝绸博物馆都能欣赏到,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苏州织造标志性瑰宝——宋锦

(宋锦-藏蓝地缠枝菊花纹手工织物)

宋锦与云锦、蜀锦并称 “中国三大名锦”,因宋代鼎盛得名。其经、纬线同时显花,色彩淡雅,质地轻薄坚韧,多用于高端服饰与书画装裱,故宫藏《清明上河图》装裱锦便出自宋锦工艺。

(馆内展示的织布机)

(剧中江南织造局工人织布场景)

在丝绸博物馆,能欣赏到历代珍贵文物和复刻精品,更有复杂精妙的织布场景实景再现,“熟丝染色” 的细腻、“挑经显花” 的精妙一目了然,让人直观触摸到宋锦的极致工艺。站在织机旁,恍惚间跟随沈一石的脚步踏入《大明王朝1566》的织造局......

(上世纪苏州丝织机器)

步入现代展区,上世纪60至90年代的苏州丝绸荣光扑面而来,振亚、东吴等 “四大绸厂” 曾书写苏州丝织传奇,展区的老机器、旧商标、丝绸样等见证了辉煌成就。馆内大型多媒体屏幕上,丝绸时装秀演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彰显着苏州丝绸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苏绣《清明上河图》)

苏州丝织与刺绣向来相辅相成,丝织为刺绣提供了优质面料,刺绣则为丝织点睛。明清时,苏州织造署常将织好的素缎交给绣工绣制龙纹、凤纹等复杂图案,形成“织绣结合”的皇家服饰。值得一提的是,苏绣并非局限于皇家,苏州民间“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织工们将丝绸面料绣上花鸟鱼虫,制成屏风、荷包、服饰,让丝织文化走向市井。

(位于苏绣小镇的中国刺绣艺术馆)

苏绣图案秀丽、绣工细致、色彩清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技艺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坐落于刺绣之乡苏州镇湖的中国刺绣艺术馆,藏有明清御绣、民国花样册、绣庄旧档等展品,它们见证苏绣从宫廷礼制到民间实用,再到贴合时代审美的演进,苏绣始终在历史更迭中重塑自身。

(盛泽先蚕祠)

古代丝织文化离不开桑蚕文化,《大明王朝 1566》中反复提及的 “改稻为桑”“桑蚕种植”,正是这种关联的生动写照。在苏州运河畔,有一处关于桑蚕文化的遗迹——先蚕祠。

(先蚕祠内部)

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的先蚕祠,是江南丝织业祭祀蚕神的核心场所,见证着“绸都”盛泽的百年繁华。明清时期的盛泽,凭借运河交通之便,成为苏州丝织业的“外销窗口”。镇上丝行、绸庄星罗棋布,有“海内绸市,尽在盛泽”的美誉。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先蚕祠,供奉着蚕神嫘祖与纺织始祖黄道婆。每逢清明、中秋,当地丝商、织工都会齐聚于此举行祭祀大典,祈求蚕茧丰收、织造顺遂。如今,这里仍是盛泽丝绸文化节举办地,祭祀仪式与传统戏曲吸引海内外游客,延续绸都故事。

《大明王朝 1566》的织造风云早已淡去,南京云锦织机依旧在轮转,苏州绣针也未停歇,江南与丝织的千年情缘,正续写着新篇。

(文稿/李瑶 设计/邵静娟)

(部分资料参考:江苏文化馆、博物南京、中国档案报、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发布、方志江苏、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文化双塔、苏州文旅、好玩苏州、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刺绣艺术馆等;图片: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

读城·光影里的江苏丨探秘《大明王朝1566》同款“皇家工厂”,寻迹江南丝织前世今生08-14

苏州高温继续!周六苏超最新天气预测来了08-14

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开展07-21

朱孝天称:为了大S徐熙媛,F4会努力的再合体07-20

七名百姓两张通行证!《南京照相馆》刘昊然王传君陷生死选择题07-10

南京红姐被抓07-07

“苏超”火了足球也火了文化07-07

古装闯关+风琴live!暑期博物馆新玩法不重样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