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师兄”用上“二师兄”肝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40:00    

掌上春城讯近日在昆明,8基因编辑猪肝原位移植到一只6.1千克的恒河猴体内,实现了肝脏移植物超过210小时的功能性存活,刷新了国内异种肝脏原位移植的最长存活纪录。这是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异种肝移植科研攻关小组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魏红江团队创下的新纪录。

手术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毫米级显微外科挑战极限

试验期间,该恒河猴移植的8基因编辑猪肝凝血、蛋白合成、解毒、胆汁分泌等功能均正常。对于长期受到质疑的异种猪肝凝血功能,在此次移植术后多次处理感染并发症的补救手术中,观察到受体猴体内的8基因编辑猪肝凝血功能良好,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未见异常。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攻克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壁垒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缓解人类器官短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和理论基础。

异种原位肝移植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技术珠峰”,其成功实施需要同时突破供体器官的适配性、受体动物对异种移植物产生的强力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在高难度手术环境下对微小血管进行的精准吻合等多重挑战。

此次异种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实施对外科技术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市一院异种肝移植科研攻关小组冉江华教授介绍,由于受体是一只6.1千克的猕猴,其肝动脉血管直径仅0.5毫米,加之异种器官在体积、形态上的匹配和精准定位极为复杂。使用供猪为5千克猪,肝脏薄,容易打折,凝血很快,5千克小猪肝脏很容易灌注失败引起不良效果。冉江华科研团队反复钻研新型灌注方式确保小猪肝灌注成功。团队充分发挥其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成功完成门静脉管道吻合后,进一步在16倍显微镜下,克服了巨大技术挑战,完成了直径仅0.5毫米肝动脉的显微吻合。

整个手术过程控制在极低的出血量(小于10毫升)范围内,确保了移植肝血流的顺利再灌注。术中即观察到移植肝立即开始分泌胆汁,术后7天内未出现移植肝血管相关的并发症问题,充分展现了团队在高难度显微外科领域的能力。

“铁三角”保驾护航

与仅提供部分肝脏功能的辅助性肝移植不同,此次手术为彻底切除了猕猴原有肝脏的原位移植,要求移植的猪肝必须独立承担受体全部的复杂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解毒、蛋白质合成等核心任务。

术后严密的生理监测显示,受体猕猴的凝血功能保持稳定,能够耐受术后因腹腔感染、胆道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的四次急诊手术以及肝脏破裂修补等复杂术式。术后猕猴均能清醒恢复,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胆汁分泌良好,有力证明了基因编辑猪肝在灵长类体内实现功能性替代原有肝脏的可行性。

魏红江团队提供的国际顶尖基因编辑技术是成功实施手术的关键基础,而市一院异种肝移植科研攻关小组苏纲教授带领的麻醉团队为整个手术过程提供了关键的生命支持保障。正是由移植团队、麻醉团队、重症医学团队组成的“铁三角”紧密协作,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长期高质量管理。

此次异种原位肝移植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并在极高难度下实施精微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成果不仅在全球异种移植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让“利用基因编辑动物器官拯救人类生命”的未来愿景愈发清晰和可期。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高杉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大师兄”用上“二师兄”肝脏05-27

京东健康“快乐减重”合肥长丰站火热开启 最高可领1000元现金奖励05-26

昆明市延安医院成功为71岁高龄患者实施无管化麻醉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05-19

12岁少年一活动就胸闷,其姐3年前因跑步猝死,医生:病根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05-18

驻马店正骨医院:医患真情暖人心,精湛医术获赞誉05-12

长治市人民医院:九旬老人骨折获极速救治 多学科联动助力术后48小时站立05-12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他们奋斗的身影熠熠生辉05-05

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中医一院郜洁以中医智慧护佑女性健康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