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供应链优化到消费习惯重塑 餐饮业全链发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1:43:00    

  民以食为天,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反食品浪费刻不容缓。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消费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1.4%,是占比最大的品类。这一数据是对“民以食为天”的最好诠释,也意味着在反食品浪费方面,餐饮业大有可为。6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新版《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相比2014年的老版管理办法,新规增加、细化反食品浪费有关要求。7月,北京烹饪协会牵头起草的《餐饮行业食品减损技术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实施,提出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行为,减少食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损耗,推动餐饮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在此前,已有不少餐饮企业探索出反食品浪费的新路径,打造制止浪费的“新食尚”。业内人士表示,制度、标准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让餐饮业反浪费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餐饮企业也将更加积极作为,从防止“跑冒滴漏”做起,将反浪费贯穿到全行业全链条。

节约标识、小份菜……

多举措避免“端上桌后的浪费”

  目前,不少餐饮企业主动采取行动,引导消费者按需合理点餐。

  “门店排队人多,餐品可以直接打包带走。”在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家特色餐饮店门口,工作人员反复用喇叭喊着。“我们店菜品分量不是很大,想尝鲜的客人可以多点几种。”一名服务员介绍,店内的菜品多以小份形式推出,价格不贵,种类丰富,用餐过程中,大部分顾客都可以将自己点的菜吃完,就算吃不完,许多人也会主动提出要打包。

  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的百年老店楼外楼,进门处,“不剩菜、不劝酒、不吸烟”的文明餐桌行动宣传板十分醒目。进门后,有文明餐桌宣传员引导顾客。“文明餐桌宣传员也是服务员,负责待客的同时,还会提醒客人文明就餐,避免浪费。”工作人员介绍。西湖边的另一家老字号餐饮店知味观一楼大厅里,同样立着“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宣传展板,小吃点心区点餐窗口旁、桌子立牌上、纸质版菜单上都有关于不剩饭、不剩菜的提醒。

  除了通过小份菜、宣传标识等带动适量点餐,在反对食品浪费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新问题。“外地游客多,大家想尝鲜,但如果口味不合适,就可能造成浪费。”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商业街上,马有利的红灯笼火锅店里坐满了食客,“有的游客往往会多点几种菜品,对于不太喜欢的,既吃不完,也不打包。”

  在马有利看来,解决这类问题,除了饭店更多地提醒、更详细地介绍,还需要游客配合。“组团来的游客,如果点菜的时候每个人都参与、及时交流沟通,口味适应性就会更强,各吃所爱,最后剩得就少了。”马有利忙活了一晚上,却显得挺轻松,“大家吃得好,也不浪费,一晚上三四十桌,厨余垃圾只盛了2个小盆,4个服务员十几分钟就收拾完了。”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直接关联消费者,是倡导资源节约的重要环节,对反餐饮浪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食品浪费是大势所趋,《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对餐饮从业人员如何防止浪费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建议更多餐饮企业主动参与进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多元创新举措引导理性消费。

源头减损、物尽其用

预防餐食制作环节浪费受重视

  “目前,菜品制作环节造成的餐饮浪费现象更加严重。”南昌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邓丹说,比如一个萝卜,左削一下,右削一下,只用很小一块;一棵青菜,只用中间最嫩的一点,其余全部扔掉;食材准备不合理,买多了放久了导致变质。数据显示,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为37%—62%,其中餐饮业产生的垃圾是餐厨垃圾的主要来源。除了末端消费引导,餐饮业的节约实践正从餐桌向全产业链纵深推进,餐食制作环节产生的浪费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用早上磨豆浆剩下的豆渣做成饼,中午搭配在套餐里出售,很受欢迎。”近日午间,在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委机关食堂内,工作人员韩雄从餐盘中拿起一块豆渣饼,热情地介绍着。桌上,3个玻璃罐内分别装有酸西瓜皮、酸萝卜皮和酸菜梗,这些是用边角料做成的爽口小菜。“想办法把菜做得好吃一点,能用来做菜的就都用了,大家愿意吃,这样就不浪费。”韩雄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食堂则通过另一种形式“物尽其用”,降耗增效:食堂自制的新型节油装置正将油壶倒置。壶中的残油缓缓滴入下方容器,实现回收利用。墙上挂的“剩菜剩饭记录表”,详细记录着每天的中晚餐后剩下的菜品种类和处理方式。

  “这个节油装置可使一个自营档口每月节约食用油约40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勤保障部饮食服务中心主任王建胜说,学校各食堂通过分析师生每天的需求,引入物流进销存信息系统,制订精准的采购计划,实现少采勤采、即采即用。饮食服务中心还对全校的159个档口实施考核,将工作人员绩效与档口营业额、物料浪费情况、师生评价等指标挂钩,督促各班组坚持按量备菜、按需炒菜,千方百计减少浪费。通过积极采取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手段,学校食堂平均每日收运的泔水桶数由55桶左右减少到目前的40桶左右,餐厨垃圾减量比例达到近40%。

  除了机关、学校食堂,不少餐饮企业在后厨供给端开展精细化革新,从源头上减少食材损耗,节约资源。例如,马路边边串串香依托“门店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中台+供应链电商平台”体系,构建了“中央厨房—区域仓—门店”的三级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时采集各门店销售数据,中央厨房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精准采购、集中管控;北京华天集团提出以口为单位的量化饮食服务方案“38口行动计划”,后端备菜时采用“克口转换”控制菜量;呷哺呷哺通过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减少源头损耗,同时,建立采购和验收标准,确保门店收到的都是可直接使用、损耗可控的净料……

  业内人士表示,供餐环节的一个个小创新以及更精细化的管理服务,都从源头降低了浪费的可能,这也启示我们防止食物浪费既要注重末端管控,也要重视前端机制优化,以创新激发节约粮食的内生动力。

向制度标准要动力

“光盘行动”成新风尚

  从社会现状看,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数量仍然触目惊心——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共损耗浪费4.6亿吨食物,可满足1.9亿人一年的营养需求。

  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到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再到《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我国反食品浪费的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完善。业内人士表示,制度规定越细化,反浪费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越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

  例如,两个人吃几个菜合适?一个人点这些会不会浪费?类似外出就餐和点外卖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凸显了信息翔实、标准完善的重要性。一份标明主要食材、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的菜单,一项关于餐品信息描述的标准规范,都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GB/T 40041—2021)为例,这一国家标准有助于减少外卖点餐因分量、口味等信息缺失导致的餐饮浪费。

  在政策引领下,如今,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正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相比外出就餐时摆阔讲排场,践行“光盘行动”更有面子。“90后”消费者程永翔认为,如今请客吃饭不再追求满桌菜的排场,而是讲究每道菜都能光盘,这种理念也正在被身边的同事、朋友践行。“以前出去吃饭会多点几道菜,明知吃不完也碍于面子不打包,无形中造成了浪费。”年近五旬的张先生说,如今反食品浪费深入人心,和朋友聚餐时不再盲目点餐,即便有剩余也会主动打包。

  “消费观念的变化正成为反食品浪费的重要推力。”业内人士表示,从供应链优化到消费习惯重塑,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旨在树立更健康的饮食观念。未来,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还要继续强化制度引领作用,推动好习惯、好做法化风成俗。严密的制度、完善的标准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只有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将节约、反浪费贯穿到全行业、全链条、全流程,才能助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相关文章:

驻马店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守住安全“底线” 筑牢安全防线07-15

从供应链优化到消费习惯重塑 餐饮业全链发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07-15

餐桌上的“颜值担当”来了! 重庆大渡口区义渡美食美器甄选活动获奖名单出炉06-26

汛期“突袭”,新宁县崀山为国宝朱鹮撑起“保护伞”06-24

三部门:开展2025“吃货季”食品提质扩需工作06-24

“暖工联盟” 坪地街道工会暖心服务升级06-22

停气通知:6月23日停气信息06-22

冰箱里的肉最多能“冻”多久?这组数字快记好!转给家人→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