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丝路话语】“厕评”不仅是使用指南,还是“文明试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17:37:00    

来源:【新甘肃】

□ 江德斌

当下,社交平台上“厕评”一词悄然走红。一名“厕评”博主的测评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800多个卫生间,从高校、商场到火车站,从空间布局、设施完备度、异味控制到整体舒适性等多维度进行全方位分析,为网友提供几乎无死角的“厕所使用指南”。这类“厕评”者不仅关注设施、清洁和设计,也从侧面揭示了公共服务中新的关注点:厕所不再只是单纯的生理需求空间,更关系到使用者的舒适度与体验感,反映出城市对个体需求的回应程度。(7月2日《北京青年报》)

“厕评”热潮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公共空间的体验感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厕所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其功能早已超越了单纯满足生理需求的范畴。如今,它更多地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便捷、卫生环境的期待。细致入微的“厕评”,不仅是网友的使用指南,还是城市的“文明试纸”,有助于推动改善公共卫生。

从“厕评”内容看,网友关注的不仅是有无厕纸、是否干净整洁等基础问题,还涉及厕所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具备无障碍设施、能否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等。例如,一些商场的厕所设置了宽敞的母婴室,配备婴儿护理台、温奶器等设施,方便带宝宝的家长使用;部分高校的厕所安装了智能马桶,提升使用者的舒适体验。这些细节体现了城市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对个体需求的关注和尊重。

而且,“厕评”也是一种民间评价和社会监督力量。过去,公共卫生间的评判标准都是由官方制定,并不能完全契合市民的需求,相关问题的发现与改进,也往往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督查,容易流于表面、迟滞。如今,自媒体时代的每个个体都能成为“移动的测评仪”,博主们用数据化的评测指标,将“异味浓度”“排队时长”“无障碍设施完备度”等模糊体验具象化,更便于对比和发现问题,而且现场化的体验感,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获得即时反馈,进而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迅速解决问题、改善卫生状况。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厕评”则是城市文明试纸,用以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程度,构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反馈机制。文明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洗手台的一尘不染中,在母婴室的温馨便利里,更在每个使用者举手投足的自觉中。

“厕评”成为城市治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倒逼的不仅是环卫部门的作为,更是整个社会对“精细化治理”的理解与践行。通过分析“厕评”内容,治理者能够精准定位公共服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提供更加精细的治理、更有温度的服务,让“如厕难”变为“如厕畅”,从“将就用”到“舒心用”。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丝路话语】“厕评”不仅是使用指南,还是“文明试纸”07-03

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促进野生鸟类保护06-24

特朗普发表全国讲话:伊朗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06-22

杨磊:一位职教校长的20年坚守与破局之路06-21

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湖北十堰城市发展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龙接受监察调查06-20

今早,昆明人的东风广场回来了!大批市民自发前往观看升国旗!多图直击→06-18

“泉州味道”闪耀国际舞台!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发来感谢信06-16

金川区城市管理局出手!让纳凉的“烟火气”飘出“文明香”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