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被热情的读者挤满。当无偿向中国捐献二战相册的美国青年作家埃文·凯尔出现在现场时,掌声与欢呼此起彼伏。
这是埃文第二次来到深圳,不同于上次“运动达人”的身份,这次他携纪实文学新作《敢为》而来,与读者面对面分享直面历史、捍卫真相的心路历程。

风暴中心:偶然相册与人生转折
“我从未想过这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分享会上,埃文坦言。2022年,经营收藏品店铺的他偶然获得一本二战相册,翻开的瞬间,他便意识到其沉重的历史价值——“它不属于私人,必须回到博物馆去。”
然而捐赠之路荆棘密布。决定捐出相册后,他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与现实威胁,甚至因惊恐症状求助心理医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站在律师办公室里,一边是外界的警告,一边是内心的声音。”最终,他顶住压力,将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
这一超越国界的义举使他获赠国礼瓷,成为全球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

疗愈之旅:从相册到《敢为》
经历风暴后,埃文决定将这一切记录下来。
《敢为》成为他穿越风暴后的“心灵自白”,由北京磨铁文化出品。书中通过五个章节,真实记录了“二战相册”“捐出日军罪证之后”“中国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内容,揭开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照片记录的事情主要发生在中国,这里才是相册真正的归宿。”
2024年11月,带着复杂心绪,埃文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站在南京布满弹孔的城墙前,相册中的影像仿佛将他拉回80年前的历史现场。
“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行走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中国人的热情欢迎、社会的繁荣与人情味让他深感慰藉。
他特别提到深圳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称其创新与实干精神正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书中还特别收录了深圳中小学生及老师写给埃文的信件。这些信件多由英文写成,学生们被其义举与真诚乐观的品格打动。埃文在书中回应:“这段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本就应重归血脉相连的土地……它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敢为者说:危机中的“机会”哲学
“那本改变我命运的相册,记录的是全人类的教训。我捐赠它,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希望更多人明白:和平需要每个人守护。”面对现场年轻读者的迷茫,埃文分享了自身经历。
29岁时,他身陷“中年危机”——追梦好莱坞屡屡碰壁,做过服务员,一年内搬家6次,几乎无家可归。转机出现在2020年,经父亲朋友介绍进入典当行业后,他开设自媒体账号,人生开启新篇章。
“‘危机’里有‘机会’。” 他以此鼓励年轻人,“像深圳人一样敢创新、肯实干,哪怕失败1000次,第1001次可能就会成功。”
当被问及“敢为”的含义,埃文谦逊回应:“我只是遵循内心做正确的事。” 而谈及捐赠动力,他强调了“价值”二字——既是家族传承的反战价值观,更是对历史文物归属的深刻认知:“把它藏起来就像破坏博物馆,它属于应被铭记的公众历史。”
特别时刻:国礼瓷的意外重量
活动中,埃文生动回忆了获赠国礼瓷的戏剧性时刻。捐赠后,中国大使馆邀他见面并赠予一件精美瓷器。“当时我完全不懂其意义,只觉得漂亮。”他笑道。

直至两三天后,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惊呼才让他意识到这份礼物的非凡价值——“它象征无法用物质衡量的情谊,如同贝拉(第二位获赠者)的孙子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中国帮助一样。”
如今,这件无价之宝被他珍藏。而更珍贵的,是通过相册捐赠激起的涟漪——“短视频让我得以向世界传播1937年的真相,这是它教育的价值。”
活动尾声,埃文走到读者中间并肩合影。镜头定格的笑容,无声传递着跨越国界的理解、对历史真相的共同守护以及对和平的坚定信念。随着《敢为》的正式发布,这位以“敢为”诠释勇气的美国青年,其守护真相的声音,将继续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回响。
采写/视频:南方+记者 郭悦
主办方供图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对话埃文·凯尔:无偿捐献二战相册后,携《敢为》赴深再续和平之约08-18
“比在线下便宜一些”!宜家中国携6500余种产品入驻京东08-16
当自定义测评遭遇硬核数据:实测争议下的辅助驾驶真相08-11
白宫:按普京要求安排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