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格把控一辆汽车的质量往往是从冲压工序开始的,而模具又是冲压成型环节的重中之重。作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冲压车间的模具维修经理,38岁的郭迎亮凭借《用于给工件标记批次号的标记装置以及冲压设备》等4项专利和完成120多项技术改造的骄人成绩,成为专注汽车模具维修相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破解模具维修难题的“魔法师”。
工匠金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郭迎亮
在汽车制造舞台上“跳出最漂亮的舞步”
郭迎亮大学学习的是机械专业,从事汽车制造工作是他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职业目标。
2013年,郭迎亮如愿进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初入职场就能来到这样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让郭迎亮的职业生涯一开始就充满挑战。他深知,在这样华丽的舞台上,只有“跳出最漂亮的舞步”才能与之相配。入职后,他便一直在冲压车间工作,这里严谨、高效、创新的理念,让他更加坚定深耕汽车产业、展现自己作为的决心。

郭迎亮说:“在华晨宝马工作有挫折、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恩。因为,这里给我提供了持续创新的舞台,练就了我精益求精和做事严谨的态度。”
模具是确保冲压工艺水平的关键,郭迎亮每天都要和汽车模具维修打交道,正是他和工友们对汽车模具的精心呵护,确保了华晨宝马汽车生产的顺利进行。
丰富知识储备助力巧解模具难题
2016年的冬天,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冲压车间里,侧围模具翻边机构突然整体损坏。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导致整个冲压车间停产。
郭迎亮仔细察看后,发现是该模具因长时间使用、结构薄弱等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整形机构位置完全偏离,导致模具整体损坏。他带领团队人员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对模具损坏位置进行了精准修补。回忆起模具复原的过程,郭迎亮说:“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文物修复师,自己仿佛是在故宫修国宝。”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郭迎亮将模具修旧如新,避免了企业计划外停产的发生,未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这次及时修复模具离不开郭迎亮日常对知识的积累。模具维修需要掌握机加、钳工等多种知识,为了全面掌握各种必备知识,郭迎亮一有时间就向钳工师傅请教专业问题。他还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手册,其中详尽记录了300余条易于混淆的专业术语和技术要点。后来,这本技术手册也成为了技术工人们争相传阅的技术宝典。
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2018年,郭迎亮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2020年,该创新工作室晋升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向创新工作室成员提出“工作在暴风眼中”的工作目标:企业面临怎样的生产难题,创新工作室就要攻克这个难题。
为提高模具电气路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减少模具电气路问题在线停台时间,他带头研发了冲压信号模拟电控箱。这项创新使很多模具电气路问题在生产线下得到有效解决,实现问题解决前置化,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准确度和效率,还缩短停台时间30%以上。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9“盛京杯”沈阳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工作室组)金奖。
2024年,在上级领导和工会的支持下,郭迎亮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北京首钢创新工作室强强联合,并得到沈阳工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目前,整个汽车覆盖件冲压行业尚未实现“黑灯工厂”式的100%无人智能化生产,原因在于智能模拟与实际存在偏差、影响因子较多。郭迎亮正与创新工作室联盟单位加紧攻克这一难题,尝试通过监控板料成型过程控制来实现冲压参数自我调整的方向,并推进钣金模具精确仿真等工作,为行业进步不懈努力。
郭迎亮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截至目前,郭迎亮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申报国家专利13项,他平均每年带领创新团队解决记录在案的问题300多个;带动同事们在工作中“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仅此一个项目,截至2024年末就节省费用1491.9万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东 摄影:王雁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匠心密码】汽车模具维修“魔法师”的工匠之路——记2025年沈阳工匠郭迎亮09-14
沈阳市2025年秋季重点项目开工动员大会举行 霍步刚吕志成范继英出席09-09
527套房破解海岛安居难题09-07
民乐县童子坝河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秋泡工作有序开展09-01
《北上》热播之后走向全球 他用聊斋+马尔克斯写尽人间奇遇|张杰读书笔记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