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2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源县“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在东源县糖巢创客社区挂牌成立,探索打造东源独具特色的“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深度挖掘讲述东源人文经济学故事,力争让“东源模式”成为广东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省级主流媒体力量!
创客群体指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实践者,涵盖科技、艺术、农业等领域,以兴趣驱动、跨界协作等为核心特征。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东源县引入浙江经验,通过社区引领、赛事驱动、产业孵化“三线并行”,积极推动创客群体走入广袤乡村,以创新活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当前,东源县第二届乡村创客大赛正在进行中,南方+河源新闻部联合东源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特别开设“乡村创客东源秀”专栏。在这里,我们将对话东源本土创业者、乡村创客,探寻故事背后涌动的乡土情怀与炽热的家园理想,感受创客创新基因如何在乡土间扎根生长,见证“创意破圈”为乡村振兴注入的鲜活动力。
在东江蜿蜒的臂弯里,刘志巧正带领亲子团队穿行于东江小寨的各个体验点。不远处的水池中,孩子们兴奋地捕捉鸭子、寻找螃蟹,欢笑声乘着江风飘散开来。这片百亩荒地,因为这位乡村创客的创业和坚守,成为如今河源市民的热门打卡地。
创业并非刘志巧最初的人生规划。他曾在媒体和地产行业工作,然而地产行业的严冬现实,叠加“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压力,最终促使他走上创客创业的道路。
凭借过往的从业经历和生活观察,他敏锐地察觉到观塘村的地理优势:作为东源县城所在地仙塘镇的一部分,这里可谓是河源市区及县城周边最便捷可达的乡村区域之一。同时,东源县正大力推进“东江创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仙塘镇也启动了多个农文旅项目。
“那时成熟的农文旅项目相对稀少,且距离较远,观塘村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2023年7月,怀揣着“赚够钱回乡养鸡种菜”朴素梦想的刘志巧下定决心,接手了一家农家乐,着手将其改造为“东江小寨”。

荒野出爆款,他用自然体验点燃市场
最初,刘志巧走进东江小寨,迎接他的只有百亩荒地和一群散养的土鸡。同时,他也看到了东江水系勾勒出的天然水岸线,以及竹林、土地共同营造的静谧田园风光,这对久居都市的人们而言,魅力独特。
“这里能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正好填补了城市亲子市场的空白。”当时,“周末游”“郊野游”渐成风尚,刘志巧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致力于为游客打造充满野趣和深度户外体验的乡村目的地。
首个引爆市场的项目是“荒野厨房”。当其他农家乐还在菜品上较劲时,他创新性地将厨房移至户外:家长带着孩子追逐散养的鸡只,在草丛中寻觅土鸡蛋,再用砖块垒砌传统土灶烹制竹筒饭。这一个创新的设计让首期名额迅速告罄,随后连续六期场场爆满,每期参与人数达70至80人。

“夏季玩水需求旺盛,我在小寨开辟水池,铺设细沙和鹅卵石,模拟‘赶海’场景。”刘志巧善于捕捉游客的休闲偏好,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创客灵感、精巧构思成为项目火爆的“金点子”,差异化打造了螃蟹乐园、萌鸡乐园、陶艺乐园、共享菜园、面包窑等项目,并配套建设了400多平方米的风雨棚、1000多平方米的活动草坪,以及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
此外,针对教育研学、企业团建、素质拓展等需求,他开发了互动性强、体验性好、趣味性足的户外活动,成功开拓了亲子研训市场。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游玩体验,东江小寨的口碑在客户群中口口相传,订单纷至沓来。在旺季高峰时段,这里创下了单月举办50余场活动、单日接待400人次的纪录。

客流冷热不均,他在区域发展中看到光点
“节假日客流分布不均,淡旺季分明是农文旅市场必然面临的挑战。”刘志巧坦言,今年七月小寨仅承接了一场活动,即使将套餐票价降至19元,淡季依然少人问津。日常运营维护需要10名本地员工,加上人力成本、水电及农场饲料等固定开支,压力之大让他坦言“每天都想放弃”。
“与为企业打工不同,创业背后往往承载着多个家庭的期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始终是推动刘志巧前行的动力。“淡季我们就做口碑,有银行的客户自己过来体验后,不久就带了100人来团建。”
东源县对乡村创客和农文旅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为刘志巧带来了创业的信心。

一方面,同样坐落于观塘村的自然里营地、到·吉宿、观德书院、观塘河鲜馆等项目已发展成熟。尤其是当地打造的河源首个太空莲种植基地,在夏季盛开时成为热门打卡点,为区域带来了可观的客流。
另一方面,每逢重要的文旅节点,东源县积极运用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有效为农文旅项目引流。
“镇里还把柏油路修到了小寨门口。各个项目报团取暖,会有更多收获。”刘志巧提到,小寨与旁边的草莓采摘园相互引流,小寨将草莓采摘列入团购体验项目之一,帮助销售农产品。
2024年,扎根乡村创业的刘志巧参加了东源县首届乡村创客创业大赛,学习乡村创业前沿动态,与其他创客交流经验。他说,大赛让他学习了乡村创业的前沿动态,借鉴了“他山之石”。“市场在变,但人们接触自然的需求不会消失,与乡土的连接也更加深厚,这是我们前进的光点。”只要有创客的创新与坚守,荒野就能成为向往之地。
撰文:郭雨欢 通讯员 蓝天明 陈振敏
【作者】 郭雨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刘志巧:以创新突破精神,让荒野成为向往之地 | 乡村创客东源秀④08-16
京雄快线委托运营协议在雄安签约08-14
游泳世锦赛:全红婵缺席,跳水梦之队首日收金,陈芋汐笑成“定海神针”07-26
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被通报07-14